四、智能檢測走向精實維護管理

有了智能監診系統後,真的能放棄既有維護制度嗎?達到備品0庫存,不需要用到壞再修,或是時間到才修護的方式?讓我們從執行角度觀察,如何無痕導入智能維護系統與既有執行制度搭配及融合。

滿滿數字及圖表的螢幕前,生產/維護數字化轉型算成功了嗎?當年李鴻章購入『威遠』、『鎮海』大型軍艦後,也有類似想法。改變要落地於人心,事情才有轉變。

如何落地於人心?

1.價值:智能維護系統的價值是建立在提供足夠情資,讓人做對維護決策。因此評估智能系統是否適合使用,在於提供訊息的準確度及有幾人『誰』能理解。所有失效事件顯示,只有人做對決策才能阻止失效事件及其後續造成的風險。

2、智能維護系統需能融入維護計畫

絕大部分維護計畫,均是計畫性設計。智能系統的導入,能當計畫的眼睛及稽核角色,如下圖所示。

因此,智能系統需能達成『設備失效能檢出及能趨勢分析』,讓現場人員掌握趨勢變化,做維護時機依據;『維修前後能品質比較』,建立系統公正角色;『能建立維護知識』,表示能作為維護技術精進依據等效能,才能讓計畫性維護制度藉由智能化系統導入,走向規範性維護管理。

最後,智能維護推展過程中,切記勿將過程當目的。系統只是手段,檢測異常只是功能,最終要看對人在維護工作的條件,是否有改變及進步。進而精進成為主動式維護文化,建立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維護文化,透過可靠的維護,維持設備妥善率及減少生產不預期風險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