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推展智能維護阻力最小的路

孫子兵法提到戰勝的衡量五個原則:『道、天、地、將、法』。在執行面更是強調:『不盡知用兵之害者,不能盡知用兵之利;兵貴勝、不貴久』。本文以這思維推估智能化維護阻力最小必勝之路。

智能化維護之目的在於用透過早知悉影響生產之設備因素,做好準備以避開風險,另能從因素之根因分析過程,制訂矯正維護保養之道,延長設備使用壽命,用最小成本維持生產正常運作,並達成人安、物安、高品質目標。

導入智能化維護作法前,先拋去AI、大數據、機器學習、深度學習…等思維,借用雖孫子兵法評估是否有機會導入執行成功。

  • 『道』,今天在貴單位,有幾人想讓這件事發生?
  • 『天』,現在這經濟狀況值得投入時間/費用嘗試嗎?
  • 『地』,思考現在若不發展,未來五年內會遭遇什麼問題?
  • 『將』,有適合的人能綜觀問題,當掌舵人,肯負責。
  • 『法』,導入策略是讓人感覺是駛入有邊、還是無邊大海,如果一開始看不到邊,這艘智能化維護的船還要駛嗎?

因此『經之以五事,校之以計,而索其情』,如此便知,推展智能化維護成功勝算。

智能化維護首要衡量標準是:設備+失效模式+嚴重程度(物理單位、非無因次)可否用數字化管理。無論任何智能演算法,均需要能達成這先決條件。然而現場維護主管/工程師/技術員等,更關心兩件事:一、系統需具備檢測力;二、無論任何人均無需經過特別AI訓練均能清楚從系統上理解系統中所顯示之設備情資。

然要如何達成?

若開始執行前,缺法相關檢測技術下,一般採取作法是:收集資料、建立模型區分正常與否、失效原因分類等流程進行。這作法在邏輯上沒大問題,但是從投資及時間因素考慮進去,這問題就來了。這流程上能解決什麼問題?分析到什麼層次?那個單位要負責日後模型學習及分類?但這投資在在一開始時,很難預估。

XWIN提出的方式,先確認問題能被檢出,這方式是站在既有監診專家的肩榜上出發,結合機理+適當感測器配置作定性分析,再利用人工智慧模型建立定量標準,評估滿足RCM三要素後,依據問題解析所需,配置適合之感測器與系統架構,先求小區域問題成功檢出,之後逐漸擴大戰果。這種擴充之彈性,正是物聯網之優勢。

最後,就是ROI(投資效益)事前評估。

既然瞭解智能系統的價值是建立在人做對決策上,因此在ROI評估時,除在資產上的效益評估外,絕不能忽略『人』這重要項目

  • 這系統在公司中,未來有幾人會用?
  • 需要安排什麼樣的訓練課程?多久訓練才上手?
  • 使用人有資格限制嗎?
  • 特別是,當智能系統發揮不如預期時,後續處理/矯正SOP為何及如何重拾信心?
  • 值得一提的是,智能監診系統的存在,會不會增加日常工作量?如果需要長期訓練(如AI課程)才能使用系統?這人員培訓計畫為何?

這些都需要在ROI評估中需要思考項目。

簡言之,系統項目越多,這些『人』相關事務就越複雜。若提供訊息未能命中問題且模糊,狀況會更糟。因此要避免狀況複雜,初期導入時,需先評估系統建置後能提供什麼層級及維護訊息。因此XWIN導入智能維護策略是-先去empower人,再由empowered人趨動組織成長。